专注于SCIE深国交备考2024及校园生活
我家女儿暑假后升到了初中三年级,不过她的“中二期”当然还没结束。
自从上了初中,这个小学时冷静沉着的孩子开始变得情绪不稳定,上午热情似火,下午满脸沮丧,有时候幼稚得有点滑稽,有时候自信心又极度膨胀,和父母说话动不动就高声大气起来,和同学倒是花了无数时间在QQ/微信/电话上嘀嘀咕咕。甚至生活中也变得心不在焉笨手笨脚,不时听到她撞到桌椅打破碗碟的惊叫声。
一开始我和她妈很是困扰,后来转念一想,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中二”少女吗?顿时一下子释怀了:希望这个阶段尽快过去吧。
有人开玩笑:既然初中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各种不靠谱,学习效率也不高,还不如放他们三年假,到了高中就好了呗。
虽然只是个笑话,但随着近几年中考越来越重要,看着孩子一边闹中二病一边准备中考,实在让人焦虑。要是没有中二期(我们就用这个词来指代麻烦的青春期吧),一直像小学时那样听话,或者高中生那样懂事,该多好呀。
然而仔细一想,如果风平浪静地度过中二期,或者在初中时就过于成熟、心如止水地专心学习,未必是件好事。
为什么呢?
孩子的青春期/中二期,仿佛是从童年的港湾驾驶向成年的无限大海的航程,这就是孩子的“大航海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如果孩子能自由发展,那么就有可能像哥伦布那样开始一场不靠谱的航行,始于误判(算错了地球的周长)而终于乌龙(始终认为他发现的是亚洲),最终后果却能开拓耳目一新的道路。
如果孩子被强行压抑、过度管理,则可能像哥伦布之前的郑和下西洋那样,规划严密、过程顺利,然而长远来看,却是一场空。
1
中二期这场远航
你希望孩子像哥伦布还是郑和?
虽然每个成年人都犯过“中二病”,但父母们多半还是忍不住对此反感,因为从成年后的角度来看,那个自以为与众不同的少年自我,以及自己的各种叛逆行为,其实都没啥稀奇的。那么,自己的孩子干嘛非得经过这个阶段?也太耽误事了吧!
然而,“中二期”其实是可能给孩子带来突破的少数几个节点。
科学家们发现,“中二期”孩子之所以会冲动鲁莽,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对“奖励”过于敏感了。
青少年的鲁莽不是因为他们低估了风险,而是因为他们高估了奖励。相比成人来说,青少年认为所获得的那些奖励比成年人认为的更值得。青少年大脑的奖赏中枢比小孩子和成年人的都要活跃得多。想想初恋时那无可比拟的感觉,以及获得中学篮球比赛冠军时那种无法再次复制的荣誉感吧。(来自《园丁与木匠》提到的B.J.Casey的研究)
而这种因为奖励而迎接风险的感觉,其实就是英雄踏上冒险之旅的感觉,可能也是当初哥伦布向西航行时的感觉。
很多人都知道,哥伦布之所以有勇气西行,其实是因为算少了地球的周长,再参照马可波罗的不准确纪录,估算日本应该就在3000英里开外的大西洋对岸。凑巧的是,在西欧与亚洲之间,正好有一个美洲。
哥伦布的这个误判,其实早在他之前去寻求葡萄牙国王的资助时就被指出来了。可是他却不愿相信,因为对于他来说,被高估的航行成功可能得到的奖励使得他愿意去冒这个险。
因为一个错误而引发的航行,却带来了对他的人生,对西班牙这个国家,以及对整个世界的极大改变。哥伦布不仅仅是发现了一个新大陆,更是第一个敢于不沿着海岸线探索未知海域的人。要知道,之前的葡萄牙人采用的是沿海岸慢慢探索的方式,足足用了近一个世纪才抵达好望角。
而哥伦布所树立的典范,对后来者是极大的激励。在他第一次远航之后的30年里,人类就完成了环球旅行。
我们的郑和下西洋呢,相形之下,实在是过于“靠谱”了。
很多人现在说起会经常扼腕叹息:明朝那么强大的船队,继续往西开不是就可以发现欧洲了吗?往东航行不就可以发现美洲了吗?那大航海时代不就是中国开拓的吗?
然而,郑和的航行并没有开拓出新航线。早在元朝时期,从东亚一直到东非的印度洋航线一直存在,很早就有很成熟的海运网络,郑和船队只是规模和声势空前而已。而且这条航线一直是沿着海岸行驶的,安全性和确定性都相当高。
“郑和下西洋”式的青春期,就好像爸妈上了普通大学,然后孩子接着上个更好的大学,同时汲取爸妈的人生经验,选个更有前途的专业,这听起来简直太符合逻辑了!
然而,这条路线却潜伏着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没有考虑投入和竞争。
为什么下西洋的行动最后被取消了呢?因为这个行动投入产出不合理。每次出航都要耗费全国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所得却不多。而之所以投入产出不合理,恰恰是因为这条航道是已经存在的,这样就没有发现新的商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而且无论是对于增进国人对世界的理解,还是对于航海水平的提升,都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所以郑和下西洋七次后,明朝朝野累觉不爱,没有愿望再投入。
而这,也是家长的普遍困扰。
如果要走安全、确定、大多数人都在走的道路,因为竞争度越来越强,就意味着孩子不但智力要强于家长,而且愿意从小就花更多的时间要掌握更多的课堂知识,而且愿意娴熟掌握各种考试技巧。试问,天生这样的孩子,有几个呢?
于是,即使是北上广的高学历家长,也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倾注自己绝大多数的业余时间,去驯服改变孩子的天性。
更可怕的是, 最后孩子确实上了不错的学校,如果薪水也未必像期待的那么高,该怎么办? 似乎就只能“佛系”一点了。
无独有偶,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的航海也变成了“佛系航海”——只剩下近海航运了。
佛系青年年纪轻轻就无欲无求,那么到了中年怎么办?有趣的是,明朝的近海船只过了一百年后,就在自己海域遇到了运力强劲的西欧大帆船。那时,就真的一点竞争力也没有了。
2
中二是历史的推动力
哥伦布的航线并非个例。同时代的西欧还有大量后来看起来很莽撞的探险行动,比如为了开拓通往亚洲的东北航线、结果木船深陷冰海的巴伦支,或者是为了开拓西北航道而意外发现加拿大的卡伯特和哈德逊等等。
对于海员来说,离开自己熟悉的海域去远航,而且不是沿着海岸线行驶,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就像今天的太空旅行一样具有冒险性,但是那时的欧洲人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勇气呢?
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那时的西欧普遍流行非常“中二”的骑士传奇小说(《堂吉诃德》就是对这类小说的批判)。故事情节多半都是这样:在驶往奇异陆地的航行中,英雄发现了一个岛屿或一个遥远的王国,和巨人、怪兽乃至异教徒展开战斗,并最终成为统治者。通常在故事结束时候,还会得到一位公主的芳心。
哥伦布读的地理书籍不多,他年轻时据说读的都是这类冒险小说。他最终也确实是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冒险小说,通过远航把自己从一个意大利穷小子变成了西班牙贵族。
哥伦布这个人也并非个例。那时,基督教世界的探险者满脑子都是过度浪漫的冒险故事。在他们的想象中,船像是披挂花俏的坐骑,乘风破浪时像在策马驰骋。他们的行为楷模是通俗骑士冒险故事(等于现代的煽情惊悚小说)中浪迹天涯的勇士,铤而走险为自己挣来王国。
这种 “中二”骑士精神,在当时的欧洲的确有某种程度的正面效果,使得航海开拓活动染上了崇高的色彩。而对于不读这类航海冒险传奇的统治阶级,却会自然而然地鄙夷航海生涯(比如中国明朝)。
同样的,中二期的孩子们也会有(长大后自己也羞于承认的)各种夸张的心理活动,学校篮球赛赢了就自以为站在了世界之巅,参加个歌唱比赛就觉得超级巨星未来可期。这种大人眼中可笑的自我幻想,却可能为他们的未来开拓出一条谁也预计不到的道路。
毕竟,哪个作家不是在中二期就怀抱着成为文豪的期许,开始写起愚蠢的青少年小说呢?哪个科学家不是中二期就怀抱着与爱因斯坦比肩的幻想,开始琢磨起各种超出课本知识的科学规律呢?如果是从成熟的大人的角度来说,这些不都是浪费时间吗?
就算青春期的幻想没有什么最终的结果,然而,是不是真正度过了这一阶段,并能在成年后保持着在此期间的激情和幻想的记忆,对于成年人的心理结构是很不一样的。
如果只是从小到大一直循规蹈矩地认真学习,到最终进入名校时,家长可能会以为这是孩子辉煌历程的起点,但如果没有激情作为燃料,孩子便很有可能就此进入动力逐渐减弱的后半段。
版权声明:“备战深国交网”除发布相关深国交原创文章内容外,致力于分享国际生优秀学习干货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原谅,并联系微信547840900(备战深国交)进行处理。另外,备考深国交,了解深国交及计划参与深国交项目合作均可添加QQ/微信:547840900(加好友时请标明身份否则极有可能加不上),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非常欢迎品牌的推广以及战略合作,请将您的合作方案发邮件至v@scieok.cn
本文链接:http://scieok.cn/post/564.html
未标注”原创“的文章均转载自于网络上公开信息,原创不易,转载请标明出处
深国交备考 |
如何备考深国交 |
深国交考试 |
深国交培训机构 |
备战深国交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www.ScieOk.cn Some Rights Reserved.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23092号-1商务合作
友情链接:X-Rights.org |中国校园反性骚扰组织 | 留学百词斩 | 南非好望角芦荟胶 |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网 | 备战韦尔斯利网| 备战Welles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