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于SCIE深国交备考2024及校园生活
除了上海外,今年高考,据悉报名人数119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一方面有统计显示与出生人口相比,985大学录取比例仅占1.1%;另一方面,近十年来暴涨了200多万,今年破千万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令人咋舌。
■国内高校人数近10年来暴涨了200多万人。
名校会为就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毕业十年后,名校效应还能有多大助力呢?
在决定无数人命运的高考这一天,我们找来多份国内和国外的数据,试图回答这个疑问。
■B站超火的视频,来自全嘻嘻,三位北大毕业十年的女生讲述了他们的故事,毕业十年的她们存款均有七位数。
上名校=高薪
几个月前,我们梳理了哈佛、清北等地的新一届毕业生就业走向数据发现,国外名校热衷进金融业,国内名校尽头则是体制内。
简单回顾下。
哈佛2021届本科生调查问卷显示,最受哈佛毕业生青睐的行业就是金融行业,占了40%,选择进入科技行业的人达17%,关键词是金融、内卷、不急着改变世界。
薪酬也远超平均值。打个比方,美国一口之家收入超过10万就是中产阶层里的upper middle class,超过25%哈佛毕业生一出校门就成为了中高产收入人群。
国内顶尖学府清北本科毕业生选择深造的本科生高达70%以上,选择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仅占五分之一。
其中,就业的学生里本科生中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和教育行业人最多,进入“体制内”的毕业生超过70%。学历越高,进入体制内的毕业生越多——53%本科生,64%硕士生和82%博士生选择进入体制内。
■来自清华大学2021届就业生质量报告
从平均薪酬来看,上了名校在某种意义上确实与高薪挂钩。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2届国内毕业生的平均期望月薪仅为6295元,比疫情前的2021年还低。
在本科生毕业平均薪资6000出头,北京和上海工资中位数7000左右的当下,中国薪酬网数据显示名校毕业生平均起薪均超过1万,是第200名大学3000元出头的三倍,几乎均超过万元。
除了进入体制内外,选择企业就业的领域里,名校也有些共通之处。就以北大为例,集中在IT、金融、文化教育、科研和公共管理领域。
■来自北大2021届就业生质量报告
名校外,读个热门专业也是拿到高薪的方法之一。
调查显示,高薪行业集中在强基计划关注的高精尖领域,包括航天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和天文学等等。靠奖金而不是基本工资的金融行业并未列入。文科类专业在起薪上没有任何优势。
国内目前没有相关数据统计毕业十年后各大专业的薪酬,仅从个案来看,我是90年第一批大学生,距今正好大学毕业十年,国内拿到税前年薪百万的少之又少(国外读了硕博的同学有),存款达到七位数的同学并不少。大多是踩对了行业风口,如互联网、金融,还有前几年的教培名师或创业等。
不过前两者靠奖金,近期裁员非常多,后者这几年怎么样都心里有数。每次聊起来,三十出头的我们知道自己很幸运,但无一例外也有点焦虑。
再聊几句大家关注的海归就业。
智联的数据显示海归职位的平均招聘薪酬为13719元,是国内应届大学的是两倍左右。猎聘数据也显示,在超过30万的高薪岗位里,留学生占比是非留学生的2倍有余。
毕业十年后
名校效应的助力,在10年后还有效吗?从概率上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为弥补国内没有的统计数据缺憾,我找来了美国和英国数据作为参考。
先看看美国的情况。
美国国家大学雇主联合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NACE)显示2021届大学毕业生平均年薪为美金55260。
另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拿到大学学位的人不仅起薪高,在一生的职业生涯里在收入上将远超过没有拿到大学学位的人。
其中,名校效应远超过普通大学。
华盛顿邮报调查发现,8所藤校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则在7万五至8万1之间,超出平均薪资2万至2万五美金。10年后这个差距会更大。
藤校学生的收入毕业生的收入是其他大学毕业生2倍-6倍,哈佛中等学生比普通大学最顶尖的学生赚得多。
名校之间也有有趣的统计,这份调查还发现毕业十年后,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位数最高,文科专业为主的布朗、耶鲁和达特茅斯平均薪酬“垫底”,
不过,这个“底线”已经也超过了全美大学生的平均薪酬。
再来看看专业。
在本科阶段,NACE调查发现IT、工程起薪最高,文科商科则其次。
等把硕博学历纳入考量后,医学、航天工程等高精尖行业工资最高,10万美金起步,而艺术类、人文学科等薪资最低,普遍不超过3万5美金……
毕业十年后,在所有大学生中,专业带来的薪资变化差异比较大。如下图所示,超过专业平均薪酬的只有计算机、工程、商科、医科、数学等。
专注于薪酬研究的Paycale记录了1539所美国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和工作十年后的薪资收入对比:1000名以后的大学学生平均收入在十年后收入在5-8万美金左右,与top100大学毕业第一年起薪持平。
而排在前列的几乎都是STEM专业含量超过50%的的大学,如MIT、Harvey Mudd、普林斯顿、斯坦福、加州理工等等,职业中期,也就是毕业十年后,基本薪资都能超过15万美金,也就是达到年薪百万。
此外,还有些商科院校,如Babson、宾大等。
再来看看英国。
UACUK排了2021年不同大学毕业生起薪的中位数,第五位就是英国最顶尖的G大学。其中教授学科更实用的帝国理工伦敦政经比课程体系相对传统的牛津剑桥更高,不过整体差异并不大。
从专业来看,网站Save the student统计了英国各大专业的薪资水平。不管是起薪还是毕业十年后组高薪就是医生,其次是经济、数学科学、工程、建筑和兽医等。
在中美高薪代表的IT仅排在第八位,律师排在第九位。倒数后五位是文科艺术类专业,如大众传媒、哲学、联合学位、农业和创意艺术,起薪不到万磅,工作十年后平均薪资不到3万磅。
所以,名校效应在十年后仍带有强烈的光环,不管是毕业后还是毕业十年左右,仍能为人生带来一些助力,此外高薪大量集中医科、金融和Stem领域里。
年薪百万的捷径?
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做了一个调查,近7成00后相信毕业十年后能年入百万,这种自信让无数过来人感叹年轻人果然还没经过社会的毒打。
这种情况全球都类似。美国一项调查发现,00后毕业生相信自己的起薪能达到10万美金。
就跟父母看满大街都是牛娃一样,年轻人在炫富的社交网站泡久了,沉浸随便便年薪百万,左手奢侈品右手度假的多金生活的「幸存者偏差」里,导致一方面企业觉得招不到合适的人,一方面大学生觉得找不到好工作。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到底要如何才能为未来买上一张比较靠谱的船票呢?
是跟着风口选专业吗?
谁知道现在的风口会不会成为未来的天坑呢?比如当年报生物的同学大多都很后悔,或者听了父母的话选了自己不喜欢专业的同学,多年仍郁郁寡欢。
是直接读STEM和金融吗?
中美名校生为进大厂都挤破了头,大一就开始实习都是常事。而且人才辈出的地方,没有真正的兴趣很难做出成绩来。打个比方,有人根据财报算出腾讯平均月薪7万,不少人跳出来哭喊“我跟马化腾平均下,我也是有钱人了。”
界面新闻2020年统计了3541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高管薪酬,发现在2000万雇员的公司里,仅7549位高管的薪资破了百万,比例实在过低。其中200万以下的占了70%左右。
那还有靠读书赚“百万”的捷径呢?
不如来听听文章开头存款都达7位数的三位北大毕业生的故事。
她们读的都不是传统高薪行业STEM和金融,一位去香港读了研究生,回北京加入媒体行业,于早期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没有轻易换过行业;一位留英读研究生,加入了外企,现在加入国内创业团队开拓海外市场;一位读博中途放弃,捧过邮政的铁饭碗,创业、外企后加入了知名律所。
■北大三位女生畅谈毕业十年后
顾这十年,她们一直在“折腾”,探索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不喜欢的果断割舍,哪怕在别人看来光鲜亮丽。但只要找到了热爱的,遇到了绝境也从未想过放弃。
当然,名校和父母是她们折腾的底气。
十年仍太短,二十年、二十五年后,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我读过一本书,在麻省理工读本科的中国学生颜晓川希望能找到不同专业成功的秘密,走访了国内外知名大学如清北哈佛、研究所,采访的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业内知名大咖,所有人都在不断重复一件事——在一个领域做到拔尖,必须有天赋。
■文末有独家福利,强推这本书,涵盖不同的专业适合不同特质的学生。
天赋也没那么复杂,对一件事喜欢,有耐心就是最大的天赋。足够强大的热爱才能让人在枯燥中也能脚踏实地钻研,日复一日享受其中,才有实现超越的可能。
在时间的长河里,这些各行各业顶尖大咖们说凡能做出成就的学生,无一不具备这样的特质。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谷雨星球
推荐阅读:
版权声明:“备战深国交网”除发布相关深国交原创文章内容外,致力于分享国际生优秀学习干货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原谅,并联系微信547840900(备战深国交)进行处理。另外,备考深国交,了解深国交及计划参与深国交项目合作均可添加QQ/微信:547840900(加好友时请标明身份否则极有可能加不上),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非常欢迎品牌的推广以及战略合作,请将您的合作方案发邮件至v@scieok.cn
本文链接:http://scieok.cn/post/3241.html
未标注”原创“的文章均转载自于网络上公开信息,原创不易,转载请标明出处
深国交备考 |
如何备考深国交 |
深国交考试 |
深国交培训机构 |
备战深国交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www.ScieOk.cn Some Rights Reserved.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23092号-1商务合作
友情链接:X-Rights.org |中国校园反性骚扰组织 | 留学百词斩 | 南非好望角芦荟胶 |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网 | 备战韦尔斯利网| 备战Welles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