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都开始内卷的今天,为什么我反对家长“全力以赴”地“鸡娃”?
11262 人参与 2020年12月28日 13:12 分类 : 国际化教育理念 评论
-
本文转自:“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前两天常爸看了《三联生活周刊》一篇描述中产阶级鸡娃的长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让人看了大呼真实:上最好的大学,以增加找到“最好”的工作的概率——一条“鸡娃”战线由此形成,环环相扣,丝毫不容懈怠。但事实上在鸡娃这件事上,我们很多人都是一边奋进,一边迷茫:特别想让孩子喘口气,又怕喘气的功夫就被别人赶超了;大家都鸡娃,我们不得不鸡,又怕鸡太狠、把娃“鸡坏了”;一边抱怨身边的父母怎么都这么拼,一边又拿着别家的兴趣班名单进行参照,生怕漏报一个。随大流心有不甘、“做自己”又没胆,鸡娃的尺度怎么把握,比鸡娃本身更让人焦虑和纠结。做了7年的父亲,写了5年的教育公号,对这个话题,我现在的想法越发清晰:我不反对鸡娃,但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全情投入”式鸡娃并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留一半精力用以自鸡、自我提升,反而会比全情鸡娃收获更大。首先,我不反对鸡娃,因为就目前的形势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回报率比较高的事情。这就意味着由学历差距带来的收入差距基本是成正比的,人和人之间因为学历差距而产生的物质差异、阶层分化也非常明显,所以把娃的学历拼得越高,娃“出人头地”的可能性就越大。事实也的确如此,那些“金饭碗”对于学历的门槛要求往往非常高,点名“985本硕毕业”的用人单位不在少数,公司HR经常用的几个招聘网站也有对“985 211”单独筛选的功能。从这个角度来看,鸡娃行为确实是“大势所趋”,而希望孩子将来“比我们过得好、至少不比我们差”的期待,也是人之常情,是为人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我为什么说“全情鸡娃”不可取,主要有这么两点考量:首先,鸡娃有风险,娃的潜力、鸡娃的最终成果,都有巨大的不可控性,你完全可能“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收益两块五”;其次,分出一些精力用于自鸡、夯实家底,发展人脉,也是给娃拓宽人生的试错空间、多留娃一些人生选择权,这和让娃“成龙成凤”,同样重要。
之前我们就讲过,娃不是一张白纸,而是自带基因配置和天生性格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们更像是一颗种子,天赋各有所长、智力也有差异。娃和娃之间千差万别,但都被拎到了同一赛道,无差别地做着同样的事情:这就好像百花齐放的花园里,有喜光向阳的向日葵,也有喜阴的吊兰,有需要每天都浇水的铜钱草,也有10多天都不用浇,浇得勤反而麻烦的仙人掌。但是现在,他们都被放到流水线,统一接受灌溉和光照。如果你的娃是不喜水不向阳的那类种子,你无差别地狠命鸡娃就好像给他每天加大灌溉量和光照,这只会让他长得更糟。虽说娃自带基因密码,但他们出生时并没有配备一份“使用说明书”,娃的天分、特点,在出生的头几年也未必能完全显现,所以我们的养育方式得一直观察、一直变化,正如我之前一直说:如果我们鸡娃太投入,很可能会忽略了观察,一旦娃达不到理想效果就焦虑得不行,然后加大鸡娃力度,其实鸡歪了方向,南辕北辙比不鸡、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基因密码顺势而为糟糕得多,而且这时,如果再加上“坚持”这个向来被认为是褒义词的“品质”,就更可怕了。娃的生长趋势有他自己的客观规律,我们无法控制和扭转,套用高中政治书上的一句话: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前,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硬掰”娃,只会把娃“掰折”了,“有些娃耐鸡,有些娃不耐鸡”,不耐鸡的娃猛鸡,是会鸡出毛病的。与其琢磨辅导班忙着货比三家,不如认清自家娃的天性和认知发展规律——没认清的时候,别冒进。个别成功的鸡娃案例,和娃本身的天赋关系(智力更好、天生“坐得住”)更大,而更多的娃则在这条路上充当的是“分母”和“炮灰”的角色,所以咱们务必冷静,别光只盯着“别人家孩子”,待在金字塔底下的才是绝大多数。而为什么我说把全情鸡娃那股劲,匀出来一些用于自鸡,其实就两个方面:容错率和选择权。我不否认“知识改变命运”,但当前很现实的一点是:家底不错的家庭,孩子发展的容错率会更高。我之前在耶鲁大学念书时,有幸和学校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诺奖级别的)聊天,这位教授给我讲了他一个儿子“浪子回头进藤校”和另一个儿子“克服困难进藤校”的故事。他的大儿子,高中时候厌学,再怎么引导都像扶不起的阿斗,属于孔老夫子说的那种“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的学生。老爹属于耶鲁最顶级的教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能把他搞进耶鲁。但最后还是凭着在学术界广泛的人脉,把他搞进了一所排名前100的学校。没想到在大学丰富而具有挑战性的生活里,“晚熟”的儿子突然醒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方向,不仅完成了学业、顺利毕业,而且成绩优异,后来到宾大(也是常青藤盟校)读了博士,毕业后也找到一份社会地位和薪水都很高的工作。他的小儿子,有阅读障碍症。教授夫妇为了这个孩子,找遍周边的学校和治疗师,最后送到了一所有专门针对阅读障碍症训练的学校,同时还请了治疗师每周几次上门训练。最后小儿子克服种种困难,阅读水平提升到了同龄人相差无几的地步,最后上了耶鲁。我们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但现实是,很多时候都需要动用“千金”,才有可能换来浪子的回头。如果这个教授的大儿子出生在寻常人家,他的父母没有给他试错的资本和资源,以他的学习成绩,可能中学毕业后连大学都上不了,很可能就找一份普通工作,成为美国社会的底层蓝领。而第二个儿子,出错的是他的“基因配置”,但同样他的家境给了他的人生更高的“容错率”,让他能得到相应的特殊教育,使他的人生不至于因为阅读障碍症而暗淡无光。当然你会说,我拼命鸡娃,甚至放弃自己鸡娃,就是为了让他不成为“浪子”,让他上个好大学,有个光明的前程。但事实上,人生的那些可能遭遇的“错,未必是自己造成的。就像今年的就业难问题,找不到工作,是那些孩子不够优秀吗?真不一定,就业坑位就那么多,先来者已经挤占得差不多了。所以那些没有后路和家底的孩子,在找工作屡屡碰壁的情况下,父母既无能力给予一些建议,也无资源给予一些关系,哪怕是说句“我养你”,家底不厚,孩子听了也是毫无安全感。寒门的孩子不是不敢走错,而是人生的容错率实在是太低了,他们的家长很难再付得起一份巨大的牺牲容他们继续试错。所以很多孩子可能为了糊口,草草签一份不适合自己的offer,即便日后发现这是一条“错路”,也没资本及时止损、重头选择;竞争压力大,有的孩子考研、考公失利,恐怕也再难有底气“再战一次”。父母鸡孩子,是想要帮助他打拼出更好的未来,而鸡自己,也是同时在给孩子做“兜底”的预备。而选择权也很好理解,家底厚了,孩子没有后顾之忧,以后想选什么专业就选什么专业(比如冷门的历史、哲学),哪怕毕业之后“挣不了大钱“,也无所谓。而我们以“牺牲自我”的方式全情鸡娃,把希望都挂靠在娃身上,娃日后未必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一方面,你都牺牲那么多了,你的心态和期待会允许孩子选择一个你不认可的领域和专业吗?另一方面,家底不厚,以后说不定还指望着娃出人头地来养你,娃还有自由选择自己真正喜欢和向往的职业吗?虽说我们美其名曰:鸡娃是为了让娃将来有更多人生选择,但事实上,这些选择很可能是“我们期待的选择”,未必是“娃真正喜欢的选择”。所以在我看来,把孩子的人生选择权归还给他自己,恰恰是从让我们自己变得强大开始的。
而同样重要的是,把精力匀出来用于自鸡,注意力转移了,我们对娃的心态自然也更平和、看得更开、包容性更强,亲子关系也会从“剑拔弩张”的鸡娃与“反抗鸡娃”的对阵中解脱出来,娃呢,自然也能喘口气,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你觉得鸡孩子成才更难,还是鸡自己多赚点钱更难?”回答很有趣,不过也恰恰代表了我们对于“谁更可控、谁不可控”所存在的一些误区:“如果不是2太难了,大家不会选1”
“鸡孩子容易,只管鸡,成才不成才20年后才知道。然而挣没挣到钱,这个月底就知道。”身为已经活了三四十年的成年人,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的实力天花板和能力上限,但娃还小,潜力巨大,前途不可限量,所以自鸡不如鸡娃。我之前就说了,对鸡娃的成果不要盲目乐观、盲目期待,“鸡娃”和“娃会很棒”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这其间的影响因素,还有你鸡娃的方式和心态、娃的天分和智力,尤其是后者,我们无法改变。所以坦白讲:对自己别放任自流,对娃别自信过头。虽然鸡自己很难,但把娃鸡坏了,鸡到偏离你希望的方向时,结果,可能会更让你们难过。所以,鸡娃这件事,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留一半时间鸡自己,可以提升亲子关系,提高整体家庭幸福度,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试错空间和更多选择的自由。与君共勉!本文转自:“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常青藤爸爸。该公号由哈佛、耶鲁大学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常爸运营,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推荐阅读:
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我们都是天赐的礼物
游子带你看世界|卡西的游记
2015年国际考试再创辉煌
版权声明:“备战深国交网”除发布相关深国交原创文章内容外,致力于分享国际生优秀学习干货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原谅,并联系微信547840900(备战深国交)进行处理。另外,备考深国交,了解深国交及计划参与深国交项目合作均可添加QQ/微信:547840900(加好友时请标明身份否则极有可能加不上),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非常欢迎品牌的推广以及战略合作,请将您的合作方案发邮件至v@scieok.cn
本文链接:http://scieok.cn/post/1670.html
-
国际化教育理念 微信公众号:scieok
微信号:ScieOk_cn
加微信,发送 2021 即可进群获取深国交备考资料,并有定期分享相关教育心得
<< 上一篇
下一篇 >>